最近和一位媽媽聊天,他為了讓孩子多點肢體上的刺激,所以想要為孩子選擇一些肢體上面的課程給孩子來活動活動!!但選擇課程和選擇教室,卻還真是不簡單!!
為什麼想讓孩子學舞蹈??
以下是時常可以聽到家長們的回覆~
✔「我的孩子聽到音樂時,很喜歡跟著唱唱跳跳,所以就帶來學舞蹈!」
✔「我覺得我的孩子音感和律動感特別好,所以帶她來學舞蹈」
✔「在家裡很喜歡蹦蹦跳跳的,所以想來消耗一下體力」
✔「走路都內八,想來跳舞讓肢體矯正看看」
但是舞蹈的課程內容這麼多,要怎麼選擇,除了聽聽教室的老師講解外,沒有讓孩子試上看看家長還真的不知道要從何選擇起。
但是其實有一些教室,雖然有開設舞蹈課程,但是老闆本身如果不是舞蹈專業的老師,在課程解說時往往和真實的課程內容會有很大的差異哦!!
所以如果可以先了解一下課程內容,我相信一定會大有幫助!!
如何選擇舞蹈教室和舞蹈課程呢?
通常在為孩子選擇課程的同時,教室會有一些課程讓家長選擇!
一般的舞蹈教室課程,不外乎就是【芭蕾】【民族】【幼兒律動】有的還會有【肢體創作】
通常會以年齡來做為選擇課程的區分
【幼兒律動】3歲(有的教室2歲就會收)~大班
【肢體創作】中班~大班
【芭蕾】大班~國小、國中
【民族】大班~國小、國中
發現很多家長對於舞蹈名稱和舞蹈內容不是那麼清楚,所以也說明一下舞蹈的類型和這時期的家長常問的問題!!
【幼兒律動】
通常在孩子想學舞蹈時,只要是年齡還在大班以下的話,通常教室會介紹的課程就是幼兒律動了!除了孩子可以穿上可愛的澎澎裙芭蕾舞衣外 ( 澎澎裙通常只在中班以下的孩子會穿,另外只要一穿上這可愛的裙子,家長總是忍不住幫孩子多照一點相片!!課上的好不好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 課程內容也比較活潑、有趣!!
幼兒律動課程內容:
1)暖身
簡單的地板活動,小關節、大關節的暖和身體動作,再帶入簡單的壓筋動作、腰部柔軟訓練。
站姿的平衡動作或是簡單的小跳動作。
2)墊上活動或體能訓練
身體的翻滾動作,如: 前滾翻、後滾翻、腰部柔軟的組合動作、練習下腰 (進階動作)
3)音樂律動
配合音樂做肢體上的活動,通常會用一些流行音樂或是童謠,曲目會由老師自己決定與編排。
問題1: 那麼早壓筋孩子是不是會長不高?
答: 基本上這時期的孩子筋腿的柔軟度和腰的柔軟度都很好,可能是因為孩子還小,柔軟度通常都還很好!但我相信授課的老師也會很明白,在幼兒時期並不適合長時間的壓筋 (除非是對孩子有另有要求,如…我們對岸的同胞在培訓小體操選手嗎?)
基本上不會有長時間的壓筋,反而是一個禮拜一次的伸展筋骨運動,對孩子來說我們相信不會過度的!所以其實並不會因此而影響身高!
【肢體創作】
肢體創作課程是近年來比較新的課程內容,對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可以大大的提升外,更因此會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
但是如果授課的老師本身並沒有接觸過【肢體創作】的專業訓練,即使是專業的專班出身的舞蹈老師,也會教得不到位哦!!
以我自己的肢體創作課程為例子,來解說課程內容吧!!
1)暖身
通常暖身的內容都差不多,簡單的地板活動,小關節、大關節的暖和身體動作,再帶入簡單的壓筋動作、腰部柔軟訓練。站姿的平衡感等跳躍動作。但在話術上會有更童趣和想像的引導,動作可以變成一個又一個的動物或是種花、或是洗澡,雖然動作就是一般的舞蹈基本動作,但因為話語的引導,孩子可以用想像來完成動作,卻不需要在意動作是否精確!
2)創作單元
以故事內容、音樂引導、圖畫延伸、節慶等,來做為創作單元的引導,再進而延伸到肢體的發展與創意的想像!
3歲半以前的孩子,主要以模仿為主。
3歲半以後的孩子,會利用老師的引導內容做出不同的變化。
4歲以上的孩子會獨立創作出完全不同的創意想像與自由的身體發揮!
問題1: 怎麼孩子上課都像在玩,不像在跳舞?要玩我自己在家玩就好了啊??!
答: 這個問題永遠都會困擾著家長,幾乎來上肢體創作的孩子都是很開心的,家長如果對課程沒有充份的了解往往只看到孩子像在遊戲般的表像。無法理解孩子藉由遊戲般的上課方式,想像力已經飛到世界各地了!
其實孩子不只是玩,受過訓練的老師會藉由各種媒介的傳達與引導,要讓孩子的透過肢體來傳達出想像力,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孩子的想像力與創作能力會在一年級時因為接觸了國小的教育而完全喪失也有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長大了而變得害羞,如果他在學齡前時完全沒有接觸過肢體創作的課程時,要一個一年級以上的孩子藉由老師的引導與想像,也無法由肢體表現出來。
如果家長能夠明白課程的內容,更放寬心地看孩子在課程中的表現與成長,孩子到大班或是一年級要接觸傳統的舞蹈課程(如: 芭蕾、民族)他的表現一定是更有自信、肢體的語言也會更好!
另外肢體創作課程上課的方式不如一般傳統舞蹈課程來得整齊、安靜有秩序,或是有所謂的成果發展舞展之類的呈現,我們台灣的家長往往對於看不到才藝的成果發表的課程,往往都是非常不信任的。
【芭蕾】
芭蕾是我們學習各種舞蹈的基礎。如何蹲、如何保持平衡、如何運用呼吸,將一些最基礎的動作經由一天、兩天慢慢的累積,直到身體將每一個動作的要領、注意的事項吸收後,在接觸任何一種由芭蕾延伸的課程時,都會可以得心應手!!但是芭蕾的枯燥課程往往是扼殺孩子想學舞的主要原因之一哦!
註:芭蕾的延伸課程 : 現代、現代芭蕾、爵士舞
1)初階芭蕾
地板暖身)
組合把杆的各種動作,經由地板的各種組合,讓身體先訓練基本的力量與柔軟度。
組合動作如:腳踝活動、腿部組合活動、腰部柔軟組合、腹肌訓練組合、踢腿組合等。
把杆)
蹲、擦地、單腳畫圓、抬腿肌力練習、壓筋組合、抬腿組合、踢腿組合、跳躍組合、轉圈組合。
中間)
抬腿組合、小跳組合、中跳組合、轉圈組合、華爾滋慢板組合、踢腿組合
流動)
跳躍組合、轉圈組合
2)進階芭蕾
則是省略掉地板的組合,直接由把杆組合開始。
3)高階芭蕾
同樣的由把杆組合開始,會增加硬鞋的練習。
問題1: 為什麼學了這麼久的舞蹈,跳舞的姿勢仍然沒有進步或是變得更優美?
答: 這個問題是家長最常問的問題,但是在問這個問題的同時,家長是否也了解自己的孩子對於舞蹈是否真的有興趣。在教了這麼久的舞蹈,往往可以發現有的孩子擺起動作和舞動的姿勢就是十分的優美,那是因為孩子對舞蹈有熱忱,所以在跳舞時可以看到孩子用心地努力跳舞的心,再經過回家的練習與熟練度的增加,有些孩子往往會越跳越好。
但也有一些孩子雖然很喜歡來上課跳舞,但是對於動作的熟練度往往因為自己本身沒有刻意地練習,動作總是略顯得不自然和不熟悉,動作當然比起時常練習的孩子而言,顯得無法充份展現出美麗的動作。
問題2: 學了這麼久的芭蕾舞,為什麼跳舞的展現還是沒有進步?
答: 之前遇到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已經學習舞蹈快四年的時間,但是他的表姐學習舞蹈不過才幾個月已經會下腰了。家長往往喜歡經由跳舞就是要會劈腿、下腰來判斷孩子的學習成果,其實對孩子而言是有點不公平的!因為後來詢問他的孩子後,才發現其實是孩子本身對於下腰動作的恐懼讓他遲遲無法做到。而且試著想想,在坊間的舞蹈教室課程不過一星期一堂課,孩子來上課雖然四年了,但其實時間加一加也許還不到一年,孩子一星期才來上一次舞蹈課程,而家長往往有太過期待的要求,其實孩子還是做不到!
更何況孩子並不是在學校的舞蹈實驗班的學生,縱使是舞蹈班的孩子天天都要上舞蹈課程,仍然會有少數的孩子舞蹈的學習狀況仍然不佳。
| 民族 |
民族舞蹈由身韻的延伸課程,身韻強調眼神的靈敏、身段的柔軟、韻味的調和與含蓄卻又不失美麗的展現。但在民族舞蹈中除了柔美的古典舞外,也有俏皮可愛的民族舞蹈!通常民族舞蹈會使用道具來使舞蹈變得更豐富有趣!
孩子往往熱愛民族課程的活潑有趣,對於芭蕾的課程相較的安靜與基本動作的枯燥(有的人還是會很喜歡芭蕾!! )反而比較無法耐下性子好好的把一整堂課程上完。
由於民族舞蹈課程的教學方式較廣,所以要了解課程的內容還是以試上為主!
大致上的內容為:
1)把杆上的壓筋、踢腿組合
2)墊上的側翻、毯子功、腰部柔軟與技巧的練習
3)道具的使用 : 扇、連廂、槍、棍、刀、馬鞭等。
以上為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與身邊舞蹈同事的教學課程內容的分享,並不代表全部的舞蹈教學內容都是相同,希望這些簡單的介紹可以為更多需要幫孩子找舞蹈課程卻又不知道從何開始的家長們能夠有一點參考與幫助哦!!
| 更多 關於舞蹈學習 文章 |
2246